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主题教育强引领 以学促干“事上见”⌋ 玉米研究所党支部“以学促干,以干践学”主题教育在行动

【字体:

为落实“关于在我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玉米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李强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基层做调研,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当地企业、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加速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农业、科学快速发展。

        213日,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大豆课题组历经十多年育成的5个“蒙科豆系列”大豆新品种成功转让。瑞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员郑雪鹏表示:“今年公司打算种植新品种蒙科豆系列1000亩,预计增产达15%”。鄂伦春旗种植大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农民常用的大豆品种一般都已有审定推广使用十年以上甚至二十年的历史,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品种退化、市场适应性差等看得见的问题,甚至导致种质资源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长远的问题。鄂伦春旗农牧科技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威介绍:“针对鄂伦春旗大豆生产中存在的极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缺乏、大豆常年连作等导致的单产偏低和品质不优等问题短板,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专家团队给带来了新品种和新技术,通过去年的初步试验、应用,效果明显。今年,我们继续优化试验示范方案,集成大豆单产提升增效技术,通过召开现场观摩、培训等,让更多的种植户尽早用上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为了新的一年育种工作能顺利进行,325日,大豆课题组来到鄂伦春自治旗的试验基地进行育种材料整理。整理种子过程中,李强研究员对待团队内的新成员也是孜孜不倦,亲自下手指导,“我们现在就是整理F1代到F6代的种子,把15000份种子,一个个装到纸袋里编好号,然后每袋种子种一行,观察他们的田间综合表现,从成千上万的株行里挑选出优质优良品种。”之后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将手里的种子装进纸袋里,眼中充满希望。

气温逐渐回升,45月份正值备耕播种的关键时期,玉米研究所大豆课题组李强研究员带领课题组成员刘坤雨博士、王新华高级技师赴鄂伦春自治旗开展“极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蒙科豆8号、蒙科豆11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备耕播种阶段的现场指导工作。同时,深入周边大豆种植户和企业进行调研,归纳总结大豆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备耕播种中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技术服务。

412日,李强研究员等一行3人与鄂伦春自治旗农牧科技事业发展中心和内蒙古瑞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工作对接后,在大杨树镇对示范田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并确定了示范地块位置和规模。后历时十天,李强研究员等人对示范田用“蒙科豆8号”和“蒙科豆11”大豆种子数量和质量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统计。423日,在农牧科技事业发展中心组织的线上会议上,李强研究员讲解了极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蒙科豆8号”和“蒙科豆11”的品种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为了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春耕备耕工作,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向农民介绍适宜的栽培方法和技术要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之后,李强研究员等一行3人实地调研,查看了示范田和周边农户的备耕整地情况,并根据地块土壤类型、茬口情况和土壤墒情状况,对示范地块的秸秆处理、深翻、旋耕、起垄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农户种植大豆的科技水平,加快科研成果落在广袤的土地上。

512日,李强研究员等一行3人来到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北郊村,在当地农技推广中心人员的陪同下查看了核心示范区、辐射区土壤墒情和播种机的调试准备情况。首先对北郊村500亩核心示范区的“蒙科豆8号”新品种示范和“蒙科豆11”原种繁殖的播种现场进行了技术指导。又对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周边大豆种植情况进行调研指导。播种完成后伴随着一场小雨,正是打封闭药的好时候。51518日,李强研究员在现场指导封闭除草剂的使用。鄂伦春自治旗电视台对此次播种全程跟踪报道。


本次玉米研究所“以学促干,以干践学”主题教育下的调研活动加深了大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同时对于企业及种植户的实际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大豆新品种育种过程中产量瓶颈难以突破,产量、品质、抗性之间矛盾难以解决。这就需要种质资源的突破性利用和创新,新种质的创制必须依靠核心技术的提升和智慧育种体系的建立。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900262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900262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